牛排知識

牛肉等級怎麼看?美國、日本與澳洲分級制度一次看!

無論在餐廳用餐還是逛超市的時候,都能看見牛肉包裝上印有 A5 或 Prime 的標示,這些其實是牛肉等級的標示。不同國家會依據油花、年齡或肉質等標準,對牛肉進行評分,幫助消費者快速判斷牛肉品質與價值。本文將帶你認識各國常見的牛肉等級制度,並分析常見部位與價格差異,幫助你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牛肉!

牛肉等級怎麼分?

許多人可能認為牛肉等級是透過儀器來檢測,事實上,還是會依賴專業分級人員進行人工評鑑,而電腦僅能輔助篩選。分級過程通常會在屠體經過冷卻處理後進行。分級人員會切開牛隻特定部位的肌肉(如:肋眼肌),觀察切面上的大理石紋油花分布的細緻度、色澤,以及紅肉的顏色、成熟度等標準來做判斷。其中油花的豐富程度是評斷等級的關鍵指標,這項指標直接關係到牛肉食用起來的柔嫩度與多汁性。

為什麼牛肉需要分級?

對消費者而言,牛肉分級制度不僅有助建立購買時的信任,也能保障自身權益,避免挑選到品質不一的牛肉。而對餐飲業者來說,更能確保顧客每次品嚐到的牛排,口感維持穩定一致。不同等級的牛肉代表著不同的品質特徵,會影響口感、油花分布與整體風味表現,進而反映出牛肉的品質高低。透過分級制度,消費者能依據個人口味與預算,選擇最符合需求的肉品。假如偏好多汁、入口即化的牛排,就可以從油花分布較豐富的等級中挑選。牛肉分級指標不僅能提升消費體驗,也是業者維持品質、建立品牌信賴度的重要依據。

美國牛肉等級分法

美國農業部(USDA)依照牛肉的成熟度(Maturity)和肋眼肌的大理石紋脂肪含量(Marbling)兩項指標評定,構成消費者對美國牛肉的「牛肉風味(flavor)」、「柔嫩度(tenderness)」、「多汁程度(juciness)」的參考指標。

  • 大理石紋脂肪含量:會取牛隻的第 12 和 13 根肋骨之間的肉做判斷根據肋眼肉的大理石紋脂肪含量,再依據油脂含量與分布情況給予油花分數,年齡較輕且油花分數越高的牛肉,最終獲得的品質等級也越高。
  • 成熟度:專業分級人員根據牛隻的成熟度,骨骼結構、瘦肉顏色去做等級區分。通常分為 A~E 等級:

A 級: 9~30 個月齡

B 級:30~42 個月齡

C 級:42~72 個月齡

D 級:72~96 個月齡

E 級:超過 96 個月齡以上

綜合油花分布與生理成熟度,美國牛肉通常分為以下 8 種品質等級:

1. 美國牛肉等級1:U.S. Prime

U.S. Prime 牛肉佔美國牛肉的極少數,擁有精緻又細密的大理石紋油花,在烹調的時候,脂肪會完全融化並滲入肉品內,提供入口即化的口感與奶油香氣。此等級的牛肉經常會被當作高級牛排館的牛排,並以乾熱烹調法(如:燒烤、炙烤)來料理,才能吃得到濃郁的牛肉風味。

2. 美國牛肉等級2:U.S.Choice 特選級

U.S.Choice 是 CP 值最高的肉品,也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等級。雖然脂肪含量不及 U.S.Prime,但口感柔嫩多汁、風味十足,在品質和價格之間取得平衡。由於 U.S. Choice 等級的肉質品質落差較大,市場上因此推出「榮獲安格斯認證」的牛肉,品質更接近 U.S.Prime 等級,主要應用於零售通路與各大餐廳。

3. 美國牛肉等級3:U.S.Select 上選級

U.S.Select 等級的牛肉通常為瘦肉,油花較少。因為脂肪含量較低,口感會比較有嚼勁,肉質也較為結實。此等級的牛肉價格經濟實惠,適合需要長時間烹煮或醃漬的料理方式,例如燉煮、滷製,來幫助軟化肉質。

4. 美國牛肉等級4:U.S.Standard 標準級

Standard 等級的牛肉油花極少,肉質較硬且風味較淡,是零售市場上經濟實惠的選擇。此等級的牛肉缺乏明顯油花與軟嫩度,若直接烹煮,口感可能較為乾硬,因此在進入市場販售之前,通常會先製成絞肉、漢堡排,或用於其他食品加工製品。

5. 美國牛肉等級5:U.S.Commercial 商用級

U.S.Commercial 等級的肉質纖維粗糙、牛筋較多,進而影響到軟嫩度。由於此等級的牛肉來自成熟度較高的牛隻,雖然風味更加濃郁,但通常油花分布不佳,口感較為堅韌。此等級的牛肉幾乎不會以原塊牛排的形式在市面上販售,主要價值在於牛肉風味,因此經常被作為絞肉、漢堡排、香腸或加工肉品等產品。

6. 美國牛肉等級6:U.S.Utility 綜合級

U.S.Utility 等級的牛肉肉質極為堅硬,肌肉纖維粗糙,幾乎沒有油花。雖然具備牛肉風味,若直接烹煮,口感會非常乾柴,主要被使用在加工品上,例如製作絞肉、香腸、肉乾等需要長時間燉煮的廉價食品中。

7. 美國牛肉等級7:U.S.Cutter 切割級

U.S.Cutter 等級的肉質比 Utility 更為堅韌,油花更少,肉塊完整性差。牛肉主要被切碎或絞碎,作為各種加工食品的原料,例如臘腸、漢堡排或其他冷凍食品。

8. 美國牛肉等級8:U.S.Canner 製罐級

U.S.Canner 等級是美國牛肉等級中最低的等級,肉質最老、最硬,完全沒有油花。主要被拿來當作工業用原料,經常被拿來製作牛肉罐頭、肉泥或寵物食品,不會流入市場上直接販售。

延伸閱讀:【美國牛肉等級差在哪裡?Prime、Choice、Select 全解析!】

澳洲牛肉等級分法

澳洲的牛肉分級制度由澳洲肉類規格管理局(AUS-MEAT)制定,根據牛隻的年齡、牙齒、性別與屠體特徵進行分類,分為「基本等級」與「具體等級」2 大類,並透過 MSA(Meat Standards Australia)制定的食用品質評級系統,評估油花、肉色、脂肪色澤、酸鹼值(pH值)、屠體重量和熟成天數等指標,來精準測出每一塊牛肉能提供的嫩度與多汁性,但最初會以基本等級來做簡單區分:

基本等級

  • V(小牛肉,Veal):無永久齒、年紀輕、體積小的小牛,屠體體重不超過 150 公斤。
  • A(牛肉,Beef):指擁有 0-8 顆永久齒的母牛,或是擁有 0-8 顆永久齒,但沒有第二性徵的公牛。 
  • B(公牛肉,Bull):擁有 0-8 顆永久齒,且具備第二性徵的公牛。

延伸閱讀:【澳洲牛怎麼挑?從品種差異到等級制度一次搞懂】

日本牛肉等級分法

日本和牛等級是由日本食肉格付協會(JMGA)負責制定與執行,每一頭和牛從出生開始就會登錄完整的血統證明與身分資料,以確保來源純正、血統可追溯,並以步留等級與肉質等級為牛隻的品質進行評估與分級。

  • 步留等級:意指牛隻可以提供的食用肉比例,分為 A 到 C 級。A 級的可食用比例達到 72% 以上,B 級可食用比例約為 69-72% 以內,而 C 級 可食用比例低於標準 69% 以下。
  • 肉質等級:決定和牛價格與口感的關鍵,根據油花交雜(B.M.S)、肉色等級、脂肪色澤與質量(B.F.S,Beef Fat Standard)和肉質組成去評斷。
    • 油花交雜(B.M.S):即油花分布,一共分為 12 個級別,No.8-12 為 5 分,而 No.5-7 為 4 分。
    • 肉色等級:顏色需要呈現鮮豔的櫻桃粉色。
    • 脂肪色澤與質量:脂肪需呈現潔白或乳白色,紋理細緻。
    • 肉質組成:肉質需緊實、有彈性,帶有光澤。

綜合上述評斷標準,最終等級會以「步留等級 + 肉質等級」組合標示,例如 A5 就是產肉率最高、肉質評分也達到最高的頂級和牛。不過常見的 A5 並不一定代表「最好吃」,而是表示和牛在油花分布、肉色、緊實度與脂肪品質這 4 項評分中皆為滿分。實際選購的時候,仍需根據個人口味偏好與油花程度來挑選最適合的和牛。

延伸閱讀:【日本和牛怎麼挑? 2 大指標看懂 A3、A4、A5 等級差異】

紐西蘭牛肉等級分法

紐西蘭的牛肉等級分法,會依照性別、年齡、脂肪含量與肌肉結構進行分級。以性別與年齡來區分,常見可分為以下 5 種:

  • PS(Prime Steer):指閹割過的年輕公牛或未生育過的母牛,年齡大約 24 到 36 個月。由於在生長過程中沒有受到賀爾蒙影響,加上油花分布密集且肉質佳,口感柔嫩且風味佳,經常被拿來製作成高級牛排(如:菲力、肋眼)。 
  • PB(Prime Beef):以母牛為主,擁有超過 6 顆永久齒,年齡約為 30-48 個月,此等級的牛肉脂肪色澤偏黃、肉質精瘦,適合拿來烹煮濃郁的料理。
  • Young Bull:指未閹割的年輕公牛(24 個月以下)。因雄性賀爾蒙影響,肉質精瘦、脂肪含量較低,肌肉也較為發達。但肉質精緻,擁有多層次的口感。
  • Bobby Calf:指剛出生 2 週內、尚未斷奶的小牛,肉質呈現淡粉色,幾乎沒有脂肪,風味也比較清淡。
  • Cow:指年長的母牛,脂肪色澤偏黃,肉質也較為堅韌,主要用於製作牛肉乾、絞肉或加工食品。

加拿大牛肉等級分法

加拿大牛肉分級局(CBGA, Canadian Beef Grading Agency)會根據牛隻的油花分布均勻程度、成熟度、牛肉色澤、脂肪顏色與肌肉結構等條件,並分為 4 個等級來評斷:

  • Canada Prime:肌肉色澤鮮豔、結實,脂肪呈現白色或淡琥珀色,油花最豐富細緻且分布均勻,是加拿大產量不到 2% 的頂級牛肉,適合作為高級餐廳的頂級牛排享用。
  • Canada AAA:油花含量較少且分布均勻,兼具柔軟的肉質與濃郁香氣,口感軟嫩又不失嚼勁,是目前加拿大市面上最受歡迎的等級。
  • Canada AA:油花含量較少、肉質偏瘦,卻仍保有基本嫩度與風味,是兼具 CP 值與品質的最佳選擇,適合有預算考量的消費者挑選,
  • Canada A:油花含量稀少,肉質較為緊實。由於口感偏硬,建議透過燉煮的方式來提升風味,適合需要嚴格控管身材的消費者食用。

推薦烹調方式

在購買牛肉的時候,也需要了解不同部位的肉質特性和烹調方式。由於牛隻各部位的運動量不同,也會直接影響肉質的軟嫩度與風味。通常運動量較少的部位(如:背脊中後段),肉質會特別軟嫩,油花也較為豐富,適合以香煎的方式料理。我們整理了以下幾種常見的部位,並分別告訴你推薦的料理方式與風味特色。

常見部位

肉質特色 風味

推薦料理方式

菲力

最軟嫩的部位,幾乎沒有脂肪,肌肉纖維纖細 牛肉風味清淡,口感軟嫩滑順

厚切香煎、威靈頓牛排

肋眼

油花分布均勻豐富,中間有一塊明顯的油脂 油脂香氣濃郁,肉感軟嫩多汁

香煎、燒烤

紐約客

口感介於菲力與肋眼之間,兼具嫩度與嚼勁 牛肉風味濃郁,口感紮實

炭烤、香煎

牛小排

帶骨或去骨,油花豐富,筋膜較多 經過烹調後,待油脂與筋膜融化,口感會變得軟嫩

燒烤、燉煮、紅燒

板腱

肩胛部位,中央有一條嫩筋 肉味豐富濃郁,去除筋後口感軟嫩

香煎、快炒、燉煮

牛腩

胸腹部位,肌肉纖維粗,具備結締組織 風味濃郁,由於肌肉纖維粗,需要經過長時間烹煮

燉湯、紅燒

牛肉等級常見的 3 大問題

在了解完各國牛肉分級制度後,相信許多人對牛隻的飼養方式、認證制度或風味差異仍有不少疑問。以下整理出了 3 個常見問題,幫助你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牛肉!

草飼牛和穀飼牛的差別?

草飼牛與穀飼牛,無論是飼養方式還是脂肪含量都不一樣,以下將分別說明兩者差異:

比較項目

草飼牛(Grass-Fed)

穀飼牛(Grain-Fed)

飼養方式

以天然牧草或植物為主食,在廣闊的草原上放牧飼養 初期以牧草飼養,後期集中圈養,並改以玉米、大豆等高能量穀物進行養育

脂肪含量

脂肪含量較低,油花較少 脂肪含量較高,容易形成豐富的大理石紋油花

脂肪顏色

脂肪因含有胡蘿蔔素,因此呈現淡黃色 脂肪通常為潔白色
風味口感 牛肉風味濃郁,帶有青草味,口感也較有嚼勁 風味濃郁,帶有奶油香氣,油花豐富,入口即化

 

什麼是安格斯認證?

CAB(Certified Angus Beef)是由美國安格斯牛認證協會制定的高品質牛肉認證標準,目的是從源頭到成品確保肉質的優異與一致性。除了品種必須為黑毛安格斯牛之外,還需同時滿足以下 9 項嚴格標準,並經由美國農業部評級為 U.S.Prime 或 U.S.Choice 之後,才能給予 CAB 認證,為市面上相當珍稀的高品質牛肉商品。

  1. 脂肪紋理:大理石紋脂肪含量必須達「中等」或更高等級,確保風味與多汁口感。
  2. 成熟度:牛隻年齡需在 30 個月以下(即成熟度的 A 級)。
  3. 肋眼面積:肋眼肉面積需介於 10 至 16 平方英吋之間。
  4. 脂肪厚度:脂肪覆蓋厚度需小於 1 英吋,以維持油花與瘦肉的比例。
  5. 屠體重量:屠體重量在 1050 磅以下。
  6. 型發育:須具備肌肉發達、體格健壯的外觀特徵。
  7. 頸部輪廓:頸部隆起不得超過 2 英吋。
  8. 外觀:無明顯毛細管破裂現象。
  9. 肉色品質:肉色須為鮮豔的櫻桃紅,不得有暗沉情況。

市受標榜「安格斯牛」的產品,不一定都具備 CAB 認證,只有在品種、品質與屠體條件上全面通過上述標準的肉品,才有資格印上 CAB 認證標章。

牛肉油花越多越好吃嗎?

牛肉好吃與否,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偏好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適度豐富的油花才是美味的關鍵。這些分布在肌肉纖維間的脂肪,在加熱後會融化,讓口感濕潤不乾柴並提升軟嫩度,脂肪也會在加熱後產生濃郁的奶油香氣。例如日本 A5 和牛的油花,雖然能帶來入口即化的口感,但對於喜歡脂肪含量較低的消費者而言,吃起來可能會太過油膩。因此,並不是油花越多越好吃,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偏好去挑選牛肉。

教父集團:結合國際視野與台灣精神的牛排美學

教父牛排的料理哲學,源自對完美風味的執著與對品質的絕對堅持。品牌以「教父級」的高標準為信念,融合國際餐飲美學與台灣在地視角,由經驗豐富的主廚團隊親自操刀,打造專屬於台灣市場的高端牛排料理與餐飲風格。

從嚴選全球頂級食材與優質牛肉開始,到火候掌握與料理技巧的細膩演繹,教父牛排講究的不只是味道,更是每一次用餐的全方位體驗。無論是服務細節、空間設計,還是整體氛圍營造,都展現品牌對細節的極致追求。這份對品質的堅持,也成為推動台灣餐飲文化走向國際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