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挑選肉品的時候,經常會在美國牛肉包裝上看到 Prime、Choice 和 Select 的等級指標,你知道這些等級代表什麼意思嗎?哪一種等級的牛肉風味最佳呢?本文將帶你深入探討美國牛肉等級的差異,並在文末分享實用的選購技巧,幫助你輕鬆挑選出適合你的牛肉!
美國牛肉等級怎麼看?
美國牛肉分級制度由美國農業部(USDA)於 1927 年制定,並從 1976 年起,改為依據牛肉品質等級(Quality)和產精肉率(Yield Grade)2 項標準進行分類。
- 牛肉品質等級(Quality Grade):是評估牛肉風味(Flavor)、柔嫩度(Tenderness)與多汁性(Juiciness)的指標,也是消費者最在意的「口感」。它是由牛隻的成熟度(Maturity)與肋眼肌的大理石脂肪含量(Marbling)這 2 項因素綜合決定的。
- 產精肉率 (Yield Grade):用來計算屠體可切出的精肉比例,主要衡量肉品的經濟效益。
負責評級的人員均隸屬於美國農業部農業行銷服務局(Agricultural Marketing Service)下管轄的家畜組,會依照上述的指標進行判定,並將美國牛肉細分為 8 個品質等級。以下將詳細介紹牛隻成熟度與大理石脂肪含量的判斷方式。
第 1 指標:牛肉品質等級(成熟度與大理石脂肪紋含量)
成熟度
隨著牛隻年齡的增長,肉質也會變得更硬、更瘦,進而影響牛肉的口感與軟嫩度。因此美國農業部在評估品質等級的時候,會考慮到牛隻的年齡。而在評估成熟度和大理石花紋後,美國農業部會將結果綜合起來,確定牛肉整體品質等級。
- A 級
-
- 成熟度年齡範圍:9-30 個月牛隻
- 骨骼特色:牛隻脊骨紅潤且具有氣孔,胸椎骨上的軟骨柔軟、飽滿且呈現乳白色,幾乎沒有骨化跡象,骶骨僅部分融合。
- 肉質特徵:瘦肉為明亮的櫻桃紅,質地細膩。
- B 級
-
- 成熟度年齡範圍:30-42 個月牛隻
- 骨骼特色:牛隻的脊骨已經出現輕微硬化的跡象,骶骨完全融合,而胸椎上的軟骨完全骨化。
- 肉質特徵:雖然肉色比 A 級更深,但顏色依舊鮮豔紅潤。
- C 級
-
- 成熟度年齡範圍:42-72 個月牛隻
- 骨骼特色:軟骨幾乎骨化,只剩下輪廓線條,脊骨呈現白色且觸感堅硬,肋骨也變得更寬、更扁平。
- 肉質特徵:瘦肉明顯呈現暗紅色,肉質也逐漸變得粗糙。
- D 級
-
- 成熟度年齡範圍:72-96 個月牛隻
- 骨骼特色:骨骼完全骨化,脊骨顏色偏白,整體骨架輪廓粗大。
- 肉質特徵:肉質堅硬、顏色暗沉。
- E 級
-
- 成熟度年齡範圍:超過 96 個月
- 骨骼特色:骨骼色白堅硬,已經完全骨化,軟骨尖的輪廓完全消失。
- 肉質特徵:肉質極為尖硬,風味不佳,顏色暗沉。
*骨化:意指骨骼組織硬化的過程。
大理石紋脂肪含量
在評估大理石脂肪含量的時候,會觀察牛隻第 12 與第 13 根肋骨之間,肋眼肌切面的瘦肉中所分布的脂肪紋理與數量評斷,並將其細分為 10 個等級,其中 10 級脂肪含量最低,而 1 級脂肪含量最高。
級數 |
脂肪含量 |
說明 |
1 級(最多量) |
豐富(Abundant) |
脂肪含量極為豐富,分布細膩均勻,屬於最高級 Prime 牛肉,產量極為稀少。 |
2 級 |
多量(Moderately Abundant) |
油花非常豐富,像是大理石紋路一樣細密,屬於標準的 Prime 等級。 |
3 級 |
次多量(Slightly Abundant) |
脂肪含量豐富,大理石紋路清晰細緻,是 USDA Prime 的入門標準。 |
4 級 |
中量(Moderate) |
脂肪含量充足,分布良好,屬於最高階的 Choice 等級。 |
5 級 |
普通量(Modest) |
脂肪含量適中,分布尚均勻,為標準的 Choice 等級。 |
6 級 |
少量(Small) |
有清晰可見的脂肪斑紋,是 USDA Choice(特選級)的入門標準。 |
7 級 |
微量(Slight) |
可見少量脂肪斑紋,是 U.S.Select(上選級)的最低標準。 |
8 級 |
稀量(Traces) |
有微量脂肪,但分布零星、不明顯。 |
9 級 |
幾乎全無(Practically Devoid) |
僅有極少量、幾乎難以察覺的脂肪痕跡。 |
10 級(最少量) |
全無(Devoid) |
幾乎沒有可見的脂肪斑紋,肉質精瘦。 |
第 2 指標:產精肉率
產精肉率是用來計算一頭牛屠體中,可切出的精肉比例,分為 1 至 5 等級。數字越小,代表精肉率越高,表示牛隻比較精壯、脂肪較少,可食用部位較多;反之,如果數字越大,代表脂肪較多,精肉比例低。而產精肉率的等級可以透過以下公式來決定:
計算公式
產精肉率等級=
2.5(固定基礎值)+2.5 x(背部脂肪厚度)+0.2 x (KPH 脂肪百分比)+0.0038 x(溫屠體重量)-0.32 x(肋眼肌面積)
數值說明
- 背部脂肪厚度:通常測量第 12 到 13 根肋骨間的脂肪厚度,單位為英吋。
- KPH 脂肪百分比:意指腎臟、骨盆與心臟周圍的脂肪組織重量,占屠體總重的百分比。
- 溫屠體重量:指牛隻屠宰後,去頭、去皮、去內臟後的軀體重量,單位為磅。
- 肋眼肌面積:取牛隻第 12 至 13 根肋骨之間的橫切面面積,單位為平方英寸。
美國牛肉品質等級
根據前述的 2 項指標,美國農業部(USDA)將牛肉劃分為 8 個品質等級。這些等級不僅反映出肉質的軟嫩度、風味與多汁程度,也與牛隻的年齡、脂肪分布狀況密切相關。接下來將詳細說明各等級的定義、評分條件,以及常見的市場用途。
美國牛肉等級1:U.S.Prime 極佳級
- 食用特性:U.S.Prime 等級的牛肉擁有豐富的大理石紋脂肪,其中 A 級需要達到次多量等級。此等級的牛肉擁有極佳的軟嫩度和多汁性,風味濃郁醇厚,而肉品必須來自 A 級或 B 級成熟度的年輕牛隻。
- 主要用途:由於 U.S.Prime 的牛肉品質高且稀有,通常會供應給高級牛排館、頂級餐廳或飯店,才能凸顯原汁原味的乾熱烹調法,例如燒烤、炙烤或烘烤。
美國牛肉等級2:U.S.Choice 特選級
- 食用特性:U.S.Choice 等級的牛肉在品質和價格之間取得平衡,是 CP 值最高的肉品,也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等級,雖然脂肪含量不及 U.S.Prime,但口感柔嫩多汁、風味十足。由於 U.S. Choice 等級的肉質品質落差較大,市場上因此推出「榮獲安格斯認證」的牛肉,品質更接近 U.S.Prime 等級。
- 主要用途:U.S.Choice 等級的牛肉廣泛應用於零售通路與各大餐廳。其中,取自腰脊與肋眼部位的肉塊(如:肋眼、紐約客),脂肪分布均勻、肉質細嫩,適合以燒烤、香煎等乾熱烹調方式料理。相較之下,肩部與腿部的部位結締組織較多,則更適合用於燉煮或悶燒,能讓肉質更軟嫩、入味。
美國牛肉等級3:U.S.Select 上選級
- 食用特性:U.S.Select 等級的牛肉通常為瘦肉,油花較少,風味也不如前兩個等級。因為脂肪含量較低,口感會比較有嚼勁,肉質也較為結實。
- 主要用途:此等級的牛肉價格經濟實惠,適合需要長時間烹煮或醃漬的料理方式,例如燉煮、滷製,透過這 2 種烹調方式,可以幫助軟化肉質。
美國牛肉等級4:U.S.Standard 標準級
- 食用特性:Standard 等級的牛肉油花極少,肉質較硬且風味較淡,是零售市場上經濟實惠的選擇。
- 主要用途:由於此等級的牛肉缺乏明顯油花與軟嫩度,若直接烹煮,口感可能較為乾硬,因此在進入市場販售之前,通常會先進行處理,例如製成絞肉、漢堡排,或用於其他食品加工製品。
美國牛肉等級5:U.S.Commercial 商用級
- 食用特性:U.S.Commercial 等級的肉質纖維粗糙、牛筋較多,進而影響到軟嫩度。由於此等級的牛肉來自成熟度較高的牛隻,雖然風味更加濃郁,但通常油花分布不佳,口感也比較堅韌。
- 主要用途:此等級的牛肉幾乎不會以原塊牛排的形式在市面上販售,主要價值在於牛肉風味,因此經常被作為絞肉、漢堡排、香腸或加工肉品等產品。
美國牛肉等級6:U.S.Utility 綜合級
- 食用特性:U.S.Utility 等級的牛肉肉質極為堅硬,肌肉纖維粗糙,幾乎沒有油花。雖然具備牛肉風味,若直接烹煮,口感會非常乾柴。
- 主要用途:此等級的牛肉主要被使用在加工品上,例如製作絞肉、香腸、肉乾等需要長時間燉煮的廉價食品中。
美國牛肉等級7:U.S.Cutter 切割級
- 食用特性:U.S.Cutter 等級的肉質比 Utility 更為堅韌,油花更少,肉塊完整性差。
- 主要用途:此等級牛肉主要被切碎或絞碎,作為各種加工食品的原料,例如臘腸、漢堡排或其他冷凍食品。
美國牛肉等級8:U.S.Canner 製罐級
- 食用特性:U.S.Canner 等級是美國牛肉等級中最低的等級,肉質最老、最硬,完全沒有油花。
- 主要用途:此等級的牛肉主要被拿來當作工業用原料,經常被拿來製作牛肉罐頭、肉泥或寵物食品,不會流入市場上直接販售。
在牛肉生產線上,若屠體經評定達到「極佳級(Prime)」或「特選級(Choice)」,便會在屠體上蓋上相應的等級印章。而未達這 2 個等級的牛肉,則不會有任何標示,這類未經滾印的產品便被稱為「No-rolls(不滾印級)」。
除了美國牛肉等級外,常見的安格斯認證又代表什麼?
不論是在逛超市挑選肉品,或是在餐廳點餐的時候,都會常常看到「美國安格斯認證」的標示,許多人也因此將它和高級牛肉畫上等號。其實,安格斯只是牛隻的品種名稱,並不代表等級。牛肉的品質高低仍需依照 USDA 的分級制度來判定。以下將詳細帶你認識安格斯牛,以及獲得「安格斯認證」所需符合的條件有哪些。
安格斯牛的起源與特色
安格斯牛源於蘇格蘭,是一種全身黑毛且無牛角的牛,原本是以草飼方式培育,在美國以穀飼飼養後,肉質變得柔嫩多汁,是目前美國牛中最受歡迎的品種。而安格斯牛自己也有一個安格斯認證(CAB,Certified Angus Beef),是美國安格斯牛肉協會(American Angus Association)為了行銷和確保高品質安格斯牛肉而制定的計畫。
什麼是「安格斯牛認證」?
安格斯牛認證協會有一套嚴格評定標準,從飼養階段就開始執行嚴格控管。除了品種必須為黑毛安格斯牛之外,還必須通過 9 項嚴格標準,再由美國農業部評級為 U.S.Prime 或 U.S.Choice 之後,才能給予 CAB 認證,是市面上相當珍稀的高品質牛肉商品。
嚴苛的認證標準與條件
目前市面上標榜安格斯牛的肉品,肉質多為 U.S.Prime 或 U.S.Choice 等級,而屠體品質和產精肉率能符合 CAB 標準者,即為更優質的肉品,進而取得認證印記。根據 CAB 官方制定的標準,牛隻需要同時符合以下條件,才能取得安格斯認證:
- 大理石紋脂肪含量須達到中量或更高等級。
- 成熟度必須為 A 級(30 個月以下)。
- 肋眼肉面積需介於 10 至 16 平方英吋之間。
- 脂肪覆蓋厚度需小於 1 英吋。
- 屠體重量在 1050 磅以下。
- 肌肉發達,體格優良。
- 頸部隆起不超過 2 英吋。
- 無毛細血管破裂。
- 無屠體瘦肉暗沉的情況,肉色必須呈現鮮豔的櫻桃紅。
安格斯認證的常見迷思
- 只要是「安格斯牛」,品質都是最高級別嗎?
不是, 「安格斯」(Angus)指的是牛的品種,需要通過 CAB 認證的安格斯牛才能被認定為最高級別。市面上許多餐廳標榜使用「安格斯牛」,不代表它通過了 CAB 標準。只有看到「Certified Angus Beef®」的官方印記,才是符合嚴苛標準的頂級牛肉。
- CAB 認證與美國農業部(USDA)評分系統一樣嗎?
不是,兩者是不同但相關的評分系統。USDA 的制定的 Prime 和 Choice 等級,是美國政府針對所有牛隻制定的分級標準,主要依據油花含量與成熟度進行判斷。而 CAB 是一個獨立品牌認證,建立在 USDA分級之上,標準更為嚴苛。一頭牛必須先達到 Prime 或 Choice 等級,再通過 CAB 的品質要求,才能獲得認證。
美國牛肉怎麼挑?
美國牛肉等級決定了油花的細緻度與風味,而部位會影響肉質的纖維、口感與烹調方法。接下來我們將從個人偏好與烹調方式,告訴大家該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牛肉。
根據個人偏好與需求選擇
- 偏好極致風味
如果偏好口感較濃郁、入口即化的牛肉,建議可以從「油花」去挑選。由於脂肪在加熱的時候會融化,油脂會滲入肌肉纖維,提供多汁的口感與香氣。
-
- 等級建議:U.S. Prime、U.S.Choice
-
- 建議挑選部位:肋眼、紐約客
肋眼通常位於牛隻運動量較少的背脊中間,肉質軟嫩細緻,油花分布豐富細膩、口感層次分明。而紐約客取自牛隻的後腰脊。此部位的運動量略多於肋眼,肉質纖維緊實,口感帶有嚼勁。其油花分布均勻,能提供最原始的牛肉風味。
- 建議挑選部位:肋眼、紐約客
- 偏好極致柔嫩
如果偏好牛肉的軟嫩度,建議選擇肌肉纖維最細、牛筋最少的部位。而這些部位通常取自牛隻運動量極少的肌肉。
-
- 等級建議:U.S.Select、U.S.Choice
- 建議挑選部位:菲力
取自牛隻腰內肉,由於此部位的運動量極少,肉質細緻軟嫩,幾乎沒有脂肪與筋膜,吃起來軟嫩多汁。即便是 U.S.Select 等級也能維持軟嫩風味。如果追求更高級的油花,則可以挑選 U.S.Choice 等級。
- 健康考量
如果正在進行飲食控制,或是不希望攝取大量脂肪,需要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牛肉,卻還是吃得到牛肉風味,建議挑選肌肉發達的瘦肉部位。
-
- 等級建議:U.S.Select
- 建議挑選部位:板腱、牛後腿肉
板腱肉又被稱為嫩肩里肌,來自牛的肩胛部位,脂肪含量低且富含蛋白質,不僅能提升飽足感,也有助於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取。牛後腿肉則是瘦肉比例最高的部位之一,脂肪含量少,富含豐富蛋白質與鐵質,適合注重健康或減重中的消費者。
根據烹調方式選擇
- 煎、烤
-
- 烹調方式說明:利用高溫,讓牛肉表面產生「梅納反應」,出現焦香的風味與酥脆的表皮,並將肉汁鎖在內部,達到外酥內軟的口感。若要應用於煎、烤,適合使用肉質軟嫩或油花豐富的部位
-
- 推薦部位:肋眼、紐約客、菲力。
- 燉、煮、滷、舒肥
-
- 烹調方式說明:富含結締組織(筋)且肌肉纖維較粗的部位,適合採用長時間加熱的料理方式,透過慢燉來讓膠原蛋白逐漸分解,讓肉質變得更軟嫩,同時充分吸收湯汁,讓風味更加濃郁。
-
- 推薦部位:牛腱、牛腩、牛肋條
- 涮、炒
-
- 烹調方式說明:涮煮或快炒的料理方式,講求在短時間內將肉片快速加熱,以保留牛肉的原始風味與軟嫩度。建議選擇適合切成薄片、即便快速烹調也能保持嫩度的部位。
-
- 推薦部位:牛五花、板腱
*梅納反應(Maillard reaction):指食物中的蛋白質/胺基酸與糖,在加熱到一定溫度後,產生的金黃色澤與香氣。
教父牛排:帶你品嚐教科書等級的牛排饗宴
教父牛排對料理的講究源自對極致美味的堅持,成就一道道精緻高雅的饗宴。品牌秉持「教父級」品質保證的初衷,以台灣本地視角結合國際飲食理念,由經驗豐富的資深主廚領軍,精心打造專為台灣市場量身定制的高端牛排料理與餐飲風格。
從嚴選全球頂級食材與優質牛肉開始,教父牛排精準掌握火侯與料理手法,確保每一口都能品嚐到完美風味。不僅講究食材本身,教父集團同樣重視整體用餐體驗,無論是服務細節、用餐氛圍,還是空間美學,皆展現出對細節的極致追求,致力將牛排文化推廣至國際舞台,展現台灣餐飲的卓越實力。
為了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,教父集團更推出全新餐飲品牌「Wagyu Club 和牛俱樂部」,匯集和牛燒肉、和牛火鍋與精緻肉舖於一體,創造前所未見的複合式用餐體驗。從桌邊專人現烤,到高品質肉品販售,每一個環節都讓人感受到尊榮款待。現在就立刻預約體驗,踏上奢華的味蕾之旅吧!